预防老年"失能",现在就该开始了

发布时间:2020-08-21

秋季即将来临,昼夜温差较大,导致心脑血管病变、摔跤等意外发生呈现出季节性的增加。同时,困扰许多慢性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的病症也容易复发。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健康、损伤等问题,治疗恢复起来十分的不容易。



诸如“偏瘫了才需要康复”“残疾了才需要康复”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现代康复理念告诉我们:不能面临失能或已失能后才谈“康复”



为什么老年人特别需要康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方面功能都会出现衰老和下降,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功能障碍,如平衡性差、记忆力下降、肢体灵活性下降,试听能力下降等。另外,老年人还是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如老年痴呆症、中风、骨折、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在经过临床或手术治疗度过疾病急性期后,老年患者往往长期处于功能障碍或失能状态,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 老年人常见的功能障碍或失能状态为肢体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如吞咽障碍、认知障碍、心肺功能疾病、平衡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退化等老年退化性疾病。据调查,老年住院患者中可能合并的各种功能障碍高达13项!因此,老年患者在治疗或术后出现的功能障碍应得到更大的重视。


老年人功能障碍的一大特点就是疾病与功能障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这给老年人的功能恢复带来更大的困难。当多种慢性疾病共存时,如脑卒中与骨关节病并存,卒中后的偏瘫与骨关节疾病带来的屈伸障碍会给肢体功能恢复带来更大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少活动及长期卧床的患病老年人,这使得肌少症也多发于这些人群,功能障碍会越来越严重。 此外,治疗时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造成或加重老年人功能障碍,如抗抑郁药可能引起帕金森综合征,催眠类药物可能造成的摔倒、骨折等意外。同样是脑卒中患者,老年患者卒中后发生抑郁的概率明显增高,卒中后抑郁所导致的能力减退、社会性退缩、兴趣丧失、睡眠障碍严重心理障碍也难以被治愈。


因此,对于疾病急性期后出现功能障碍的患者,急需康复治疗的介入。 对老年人出现的功能障碍进行预防、医疗、功能训练或补偿、调节和适应性处理。这就是老年康复的内容。因康复可以延缓患者功能障碍的出现,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因此老年康复被称为老年人的“减龄秘籍”。

治病同时应进行康复治疗


同样是骨折手术治疗后,年轻人因为没有老年退化性等问题,可以通过自己较好的恢复能力,得到不错的治疗效果和功能恢复。而老年人由于存在老年退化性问题,在疼痛、麻醉后往往会出现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术后轻度抑郁等,这些心理障碍会导致老年患者进食差,只敢静卧休息不敢下床活动;又受到传统“伤筋动骨一百天”观念的影响,术后几乎鲜有活动机会。久而久之则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症状,一个简单的骨折手术后,患者从骨折患者变成了“瘫痪患者”,长期卧床,越卧越下不了床。 在发达国家,康复的观念深入人心。疾病后的康复受到很高的重视,有的国家甚至提出如果疾病恢复期没有进行康复治疗,在短期内出现跌倒、下肢血栓等情况,保险不予支付。现代康复提倡“康复要从患病后第一天就介入”,因为患病必然使患者的活动量下降,出现肢体无力、萎缩等活动障碍大多与之相随。 因此,康复治疗的第一原则是早期介入。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先出现症状再康复”或“先临床治疗再康复治疗”的错误观念。早期的康复治疗和训练不仅能促进患者功能的保持和恢复,还能有效预防各种临床治疗后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如血栓、肺炎、压疮、营养不良、关节挛缩等。

康复的早期介入是怎样的呢? 


首先是术前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康复知识宣教,使其主动配合完成术前术后康复训练。 其次是术前评估和术前康复指导。对患者的生理机能及心理状态进行充分评估,以确定其能否耐受骨科手术及配合完成术后的康复治疗。同时,有计划地进行功能训练,让患者适应并学会康复训练动作,如踝泵、ROM(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腘绳肌等肌力训练。让患者了解辅助行走器具(如助行器、拐杖)的使用;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预防术后尿潴留等。 康复治疗的第二原则是采取综合措施。临床上,常结合学科分为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老年康复等,每一类又细分为不同的技术。有时候我们需要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共同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


什么是科学正规的康复治疗?


由于康复进入我国的时间不长,现在不少人对康复的印象还停留在“活动筋骨、简单的推拿按摩”的观念上。部分病人及家属不重视康复或经济水平有限,不能到医院康复科、康复医疗机构进行正规有效的康复训练。 我们所说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有中医康复和西医康复两大类。 中医康复包括针灸治疗和推拿按摩治疗。 针灸治疗是利用针刺和艾灸进行治疗。针刺:依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动,刺激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艾灸:以火点燃艾柱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注入肌肤,以温通气血。总体上,针灸疗法通过刺激体表穴位,疏导全身经络,调整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推拿按摩疗法是中医传统的一种外治疗法,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和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针灸与推拿强调的都是“治未病”的理念,与现代医学对早期康复的理念不谋而合。

西医康复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言语语言治疗、吞咽障碍治疗、物理治疗等。


1、运动疗法是康复治疗的核心治疗手段。利用器械患者的自身力量,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运动疗法着重进行躯干、四肢的运动、感觉、平衡等功能的训练,包括关节运动训练、肌力训练、有氧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


2、作业治疗(OT)是运用有目的的作业训练,针对身体上、精神上出现的功能障碍或残疾而致不同程度丧失生活和劳动能力的患者,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提高独立生活和劳动的能力。 


3、心理治疗一般由心理康复治疗师实施。心理治疗是双方互动的一个过程,其目的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情感功能和行为功能。


4、言语语言治疗(ST)是由言语治疗师对各类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其内容包括脑卒中、神经性疾病等引起的言语语言障碍等,促进患者的理解和表达。


5、吞咽治疗,通过间接吞咽训练及直接摄食训练提高吞咽能力,预防呛咳,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6、物理治疗(PT)是康复治疗的主体,它使用声、电、光、磁、冷、热、水等物理方法,针对人体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碍或病变,采用非侵入性、非药物性的治疗来恢复身体生理功能。治疗方法安全、绿色、环保。 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系统疾病,现有观点提倡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案,使康复的效果更加显著,绝大部分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和治疗能够达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最终目的。


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要求,未来10年,要降低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将失能的发生尽可能延迟到生命的终末期。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对于失能的预防更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做好老人失能的预防,不仅仅是老年人自己的事,也需要家庭、社会共同重视和参与才会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别到了失能,再来谈康复,那治疗效果就差远了!